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台灣文化的特質


1. 台灣文化實不同於中國歷史文化, 台灣文化更不同於西洋荷蘭文化.
2. 台灣文化的特質:  尊師重道    尊老敬賢    能屈能伸   拼命苦幹
   喜好相命    卻不認命    出人頭第    逞強好勇    貪婪好賭    望子成龍                     
   重硬實物    輕軟知識    愛好面子    奢侈浪費     飲水不思源  慎終不追遠
   急功近利    重男輕女     升官發財    追逐名利    喜抄近路    不守規則                    
   寧為雞頭    不為牛後     敬畏鬼神    重視死後     笑貧不笑娼
   想積陰德    留財子孫     送禮厚重    官商紅包    求神問卜  花錢消災

現代人的煩惱


解決現代人的煩惱, 仍然求之於2500年前的宗教教義或哲學思想.
2.不同於以前的遊牧社會, 農業社會, 工業社會.
現代的社會是一個超多元性的社會, 也是超多元性的時代.
此多元性包括: 
(1) 有形物質的多元性(產品與事
                         (2) 無形資訊的多元性(知識與智慧)
3.現代人的煩惱是什麼呢?
面對太多種的選擇而無所適從. 
種類之多, 數量之大, 前所未有.
4.解決之道: 對己: 樂盡自己之所能, 祇取自己之所須.   
對人: 尊重他人的選舉, 欣賞他人的成就.

日益變態的世界


 :  氣溫漸升, 臭氧層破洞漸大, 空氣漸稀薄
 :  陰陽不分, 單親單身變正常, 同性戀爭權, 吸毒犯罪, 暴力傾向
 :  同性戀結婚,  自主人權高張, 挑戰國家治權, 真假難民潮, 黑暗恐怖橫行
           是非標準不明
 :  開發結構失衡, 科技脫韁發展, 基因任意扭曲,  資訊無限爆發, 率性自由散播
應變現象出世修高層次的境界如佛教, 法輪功 
                 入世主導世界的變化如政治結盟, 回教.
                 救世扶正世界的變化,如慈濟會, 環保黨.

預期結果:  世界變態將日益擴大直到自然凸變人文脫序世界再回復初始的混沌
                  重新起步.
秉持態度:  修身養性, 友愛宇宙萬物.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我們面臨的現實問題


們是活在物質宇宙的地球上, 臨的現實問題是:
  (1)生存壓力: 生態環境 身體健康 家庭和睦 社會和諧 工作收入
  (2)更好生活: 食衣住行 名利權情 內容充實 目標明確 自信自重
尋求解決的方法是:
  (1)科學醫學    (2)思想宗教     (3)實修鍛練
每個人碰到的問題多少不同嚴重程度各異,
最佳處理方法是: 覺察醒悟、心造實相以信為真.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人生概述


人生概述:
人的靈魂, 來到地球作客, 目的是在體驗創造及學習的人生過程,
終究要回歸靈魂的故鄉 - 即宇宙的源頭.             

我們本來就跟上帝同在一起, 有一天, 我們突然想到地球走一趟,
 因為聽說地球很好玩.  我們跟上帝請假,  上帝憐憫垂愛,
 特准暫時離開. 臨別時還特別交待, 到地球投胎做人時, 要:
         按進度做事     盡本份做人    樂盡所能     衹取所須
記住, 不要跟別人計較, 萬一受到委屈, 想要回來, 隨時都可以.
上帝還特別加持我們他的神性, 好讓我們在地球上生活得更好,
只是我們卻忘記了而沒有發揮這樣的本能.       
 
生命是身心靈的互動關係而存在

靈魂的前提在呵護身體

靈魂的目的在體驗人生                                             荷蘭康爺爺

2007年6月8日 星期五

在荷蘭經營事業,面子心態的調適

荷蘭人和台灣人的行事風格有極大的不同:
台灣人著重面子、名份、排場。
荷蘭人講求裡子、務實、現實。
行事風格不同,做事態度不同,社會也風氣隨之不同,立法與執法也不一樣,它是一國文化的特質,但它嚴重影響在荷蘭的經營實務。
大概著重面子、名份、排場的做事邏輯,是先以花錢利他的方式,去獲得名位,等獲得名位之後,再利用名位,賺取額外的利益。
然而在這樣的做事邏輯下,很多人都沒有走完全程,有的到最後收取額外利益時被揭弊,因貪污或勾結不法而坐牢,有的獲得的名位只是一個虛名,自我陶醉,空歡喜一場,有的花錢之後,沒有獲得名位而破產,有的圖利他人之後,沒有獲得名位而犯法。也許大部分的人沒想到這樣的邏輯,只是因為社會風氣是這樣,怕被人瞧不起而已。
但在荷蘭,荷蘭人沒有花錢顧面子的問題,荷蘭人小氣是出了名的,所謂go dutch 各付各的,同學之間 go dutch,朋友之間 go dutch,甚至於父母與子女之間也要go dutch,生日禮物或節日禮物,也許只是一張卡片,寥表心意而已。
荷蘭人講求裡子、務實、現實的行事風格,處處可見,譬如:
1.荷蘭憲法明文說,荷蘭是一個小國 …,荷蘭務實的承認是一個小國,小國就要有小國的生存之道,所有國防外交、種族文化等目標與政策的擬定,都得按小國的格局來制定,不打腫臉充胖子,這是事實、務實、現實的做法。
台灣為了面子,不說自己是小國應該如何生存,卻宣揚有什麼是世界第一,經貿有多麼強,台灣有多少外匯存底 …
2.代表荷蘭的荷蘭航空公司賣掉了,荷蘭銀行也賣掉了,荷蘭飛機公司關門了,
荷蘭郵政也被併了,荷蘭飛利浦可以把業績減半(賣掉半導體),荷蘭鬱金香電腦公司垂死掙扎,荷蘭政府沒有干預,沒有主導,沒有伸援手。
台灣為了面子,可以強迫公司改名,而不管代價和損失,為了不讓公司倒閉或出走,可以動用全國資源來支撐,逞一時之快,不管日後如何生存,執意併吞了美國那家公司,德國的那家公司,誤以為當地政府也會像台灣政府一樣不計代價的救援。
3.荷蘭還拉住台灣,只因為台灣的經貿對他們還很重要,雖然與台灣沒有邦交,仍然給台灣像其他重要邦交國(如美國)的待遇,台灣外交人員免稅,台灣駕照可直接換成荷蘭駕照,台灣人可同時擁有雙重國籍,還有很多待遇,因為無邦交不能立即適用,但只要台灣提出,幾乎全部比照,最近融入荷蘭的荷文考試,美國人和日本人就排除在外,如果台灣提出,相信荷蘭政府也一樣照准,台灣人可就不需為荷文考試而擔心,台灣沒有提出要求,可能認為學會荷文有好處吧! 荷蘭對台灣友好絕不是道義支持,這是荷蘭的務實與現實,那一天台灣對他們不重要,荷蘭的態度馬上改變。
4.台灣的企業經營,為了重面子、名份、排場,動用了很大數字的交際費,交際費之大,要用稅法來規範,不能超過營業額的多少百分比,荷蘭不懂也不承認花錢買面子,所以沒有交際費的說法,如確實因業務,公司員工招待客人,那是公司代表人員的費用,不應該多,稅法上也不能完全扣減,因為員工也參與開銷。

總之,在荷蘭經營事業,要是仍有面子、名份、 排場的心態,不但要有額外的開消,也不可能理性作決策,如果名位沒有帶來特別的利潤,公司是不可能長期生存的,相較之下,荷蘭企業講求裡子、務實、現實,沒有不必要的開銷,理性直接,公司經營就不會那麼複雜了。
因此,在談如何在荷蘭創業、發展、有效經營之前,首先要調整心態,不要講求面子和虛名,將實事求是、務實現實列為最高的指導原則,這是居住在台灣的企業決策者,最難適應的問題吧!